1. 味覺的系譜

  2. 日本漬物的文化與角色

  3. 轉盤壽司:輕鬆享受壽司

  4. 代表日本的派對菜式「手捲壽司」是什麼?

  5. 日本拉麵之旅:各地風味及其背景

  6. 壽司的正確吃法:為外國人準備的指南

  7. 鰻魚:日本的絕品名物

  8. 天婦羅:品味剛炸的美味

  9. 寿司的故事

  10. 深厚的日本清酒魅力

  11. 烏龍麵的魅力

  12. 和牛的世界

  1. 為什麼日本人要說「いただきます」?

  2. 「北方作枕」為什麼不被推薦?因為日本古老的傳說

  3. 2023年推薦的萬聖節活動

  4. 認識日本傳統的的故事講述「落語」!

  5. 招財貓指南

  6. 家中的完美飲用方式和搭配

  7. 折纸:从一张纸诞生的艺术

  8. 日本的寺廟:寺廟中的禮儀及參拜方法

  9. 日本的神社:神社中的礼仪与参拜方法

  10. 忍者:日本的影子戰士

  11. 舞妓是什麼:探索日本的傳統藝能文化

  12. 穿越時空的美:日本的和服

  1. 日本的聖山 —— 當寂靜開口說話

  2. 日本溫泉的魅力:深入探索溫泉文化

1. 序章 —— 山作為祈禱的原型

在日本,山並非靜止的風景——它們是有靈魂的存在。
它們觀察、呼吸,也試煉著進入的人。
自《古事記》(西元712年)以來,山被視為神聖的門扉——人透過謙卑與忍耐得以與神明相遇。

山不是「征服」的對象,而是「進入」的聖域。


2. 富士山 —— 完美的不安

歷史與信仰

富士山(3776公尺)橫跨山梨縣與靜岡縣,長久以來是日本的精神軸心。
公元864年與1707年的火山爆發,讓它同時擁有創造與毀滅的雙重面貌。
富士信仰(富士山本宮淺間信仰)供奉著象徵短暫與生命力的女神——木花咲耶姬。

交通與禮儀

主要登山口:吉田(山梨)、須走、御殿場、富士宮(靜岡)。
登山季節:七月初至九月初,其他時期山屋關閉,環境危險。

規則:

  • 登山前請登記,並攜帶保暖衣物;即使在八月,氣溫也可能低於零度。
  • 請遵守「富士山禮儀」——不要喧嘩、播放音樂或在山頂供奉物品。
  • 女性直到1872年才被允許登山,沿途的神社仍保留性別象徵的痕跡。

山,只會讓懂得低頭的人登頂。


3. 高野山 —— 永恆的冥想

歷史與信仰

高野山(和歌山縣)由空海大師(弘法大師)於816年創立,為真言密教的核心。
八座山峰環抱的山谷如同一朵蓮花,是象徵宇宙的「活曼荼羅」。
中央的奧之院安葬著超過二十萬靈魂,在杉木林下靜候覺悟。

交通與禮儀

從大阪難波站搭乘南海高野線至極樂橋站,再轉乘纜車上山。
開放時間:寺院(包括奧之院)多為日出至日落。

規則:

  • 弘法大師御廟附近禁止攝影。
  • 進入寺域請脫帽、保持安靜。
  • 有些僧侶仍赤腳行走——寂靜即是禮讚。

在高野山,靜默即是經文。


4. 羽黑山 —— 重生之森

歷史與信仰

山形縣的出羽三山象徵生命的三重循環:
羽黑(生)、月山(死)、湯殿山(再生)。
據傳由蜂子皇子於六世紀所開,是融合佛教、神道與山岳修行的「修驗道」聖地。

交通與禮儀

從鶴岡站搭乘巴士約四十分鐘至隨神門。
最佳時期:五月至十月(冬季積雪封山)。

規則:

  • 登山建議保持靜默——2446階石梯是一場呼吸的修行。
  • 可攝影,但請勿使用空拍機。
  • 山頂的三神合祭殿內須脫鞋——赤腳象徵潔淨。

羽黑的每一步,都是心的律動——2446次回歸生命的步伐。


5. 恐山 —— 亡靈之風

歷史與信仰

由慈覺大師圓仁於九世紀創建,青森的恐山被視為通往冥界的門戶。
滿布硫磺的地貌象徵佛教死後世界——地獄與淨土並存。
每年夏天,盲眼巫女「イタコ(Itako)」進行通靈儀式,是日本古老薩滿信仰的遺跡。

交通與禮儀

從陸奧站搭乘巴士約45分鐘至恐山前。
開放季節:五月至十月(冬季封山)。

規則:

  • 禁止帶走石頭或泥土——那是靈魂的痕跡。
  • 拍攝イタコ儀式須事前取得許可。
  • 硫磺氣味濃烈,建議佩戴口罩。

恐山的風,不只是熱氣——還有記憶。


6. 結語 —— 你為什麼登山?

每一座聖山既是地理,也是信仰。
富士教我們敬畏,高野教我們靜心,羽黑教我們再生,恐山教我們哀而不傷。
它們共同描繪出日本的精神地圖——信仰不是教條,而是一種行走的方式。

登山,是一種記得——記得你,也屬於山的一部分。